用户登录 | ||||
|
||||
|
日前,北京市卫计委公布医改“药价成绩单”。阳光采购运行4天,药品让利金额已达5964万元,符合改革预期。但有市民反映,部分药品不降反升,对此,市卫计委回应,阳光采购分为三类,为确保供应及质量,短缺药、低价药“不唯低价论”。
老人一个月药费省百余元
4月8日,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政策全面实施,药品阳光采购作为其中一项措施同步实施。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卫计委了解到,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在用的所有药品(不在采购范围内的药品除外)全部纳入阳光采购范围。
以医疗机构的实际采购量计算,4月8日至4月11日,阳光采购正式运行4天的药品让利金额已达5964万元,符合改革预期。
昨日,记者在某三甲医院遇到一位86岁老年人。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需长期服药,每次从医院开一个月的剂量。根据老人提供的3、4月份取药的处方,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月,老人要开8盒拜新同,每盒价格由34.38元降到27元;2盒能气朗片,每盒价格由31.56元降到26.84元;1盒利可君片,每盒价格由46.41元降到41.73元等等。医改前,一个月药费为816.57元,医改后仅664.02元,可节省药费152.55元。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