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
|
||||
|
杭州日前发布人才新政22条,用市场化思维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重点围绕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方式、人才激励机制、人才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
2015年以来,杭州先后引进施一公、饶毅等一批国内*人才和团队,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52名,累计资助各类人才创新创业2.5亿元。
通过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杭州此次人才新政22条给予用人单位更大的自主权。新政明确,设立500万元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中介组织、猎头机构等的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发展信息经济、金融、旅游、文创等人才协会和人才猎头专业委员会,完善政府购买人才服务政策,鼓励协会、学会等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管理服务职能。
“人才工作要有市场化的思维。”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键说,杭州将加快推进西湖大学等重大人才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人才资源的服务产业,培育壮大各类风投、创投和孵化机构,利用市场化手段来引才、育才。
值得一提的是,人才新政22条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政策含金量颇高。根据新政,杭州将向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硕士每人2万元,博士每人3万元。提高杭州市*人才租赁补贴至每月1500元,并每2年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探索改进市场化、社会化的多元人才评价方式,强化市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将人才项目发展实绩与人才项目后续资助绑定,打破“一评定终身”的人才项目评价模式。合理分配职务科研成果转化收益,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收益比例应不低于70%。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