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近日共同发布的《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报告指出,农民工到城镇就业居住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及政策的原因,农民工在劳动市场受到一些歧视,阻碍了城镇化进程,不利于“三化”协调发展。
据悉,报告课题组2015年问卷调查关注了农民工在劳动市场受到的歧视。剔除东部省份问卷,共获得中西部有效问卷3081份。显示受到“有点”、“比较强烈”和“感觉强烈”的占47.74%,说明有近一半的农民工在劳动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报告认为,农民工在劳动市场受到歧视,既有历史文化和政策的因素,也和农民工个人因素有关,比如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工资收入、工作层次、就业技能、行业等。
根据调查,报告总结,在劳动市场上,男性农民工的受歧视程度高于女性;管理层的农民工受到的歧视明显低于操作层;身体健康状况越差的农民工对歧视感受越强烈;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技能越高,收入越高,农民工感受到的歧视越弱;农民工所在行业对其劳动市场受到的歧视程度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建筑行业及长期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餐饮服务业、制造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受到的歧视较弱。没有发现年龄、打工区域对农民工劳动市场歧视有显著影响。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