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
|
||||
|
美媒称,北京的研究机构有两项新研究表明,虽然中国民众依然安于现状——尽管并不总是十分满意——但民众不满情绪带来的一股持续暗流:收入、教育机会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不平等。在经济继续疲软的情况下,这种社会压力可能会带来麻烦。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2015年度报告称:“将来,中国社会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该报告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撰写。
“在我们国家财富总额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社会的不平衡日益突出。”报告中写道。“这不仅是体现在收入和财富两极化上,在教育、卫生和其他社会保障领域也能清楚地观察到不平等。”
报道称,这份报告提醒人们,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报告根据一项年度调查的结果撰写,涵盖了逾3.5万名成人和1.3个家庭。
为什么中国人的收入差距在持续恶化
在传统的中国、美国以及其他社会,一般人都有中等收入机会。在铁路、汽车、飞机、电话出现之前,各村、各镇基本是相互分隔的局部市场,那时没有像沃尔玛这样的连锁店集团公司,任何规模化的家电日用品生产、运输与销售都不可能实现。人工运货的距离也许可达二三十公里,但更远则体力难以支撑;即使马车和驴车可使运输距离增加,但由于没有现今宽阔的公路网,马车运输的有限容量和高额成本还是极大限制了生产规模与市场范围的扩张。
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的扩大也跟资本市场有关,而由资本市场产生的财富差距表象对社会不是坏事,而是积极的事。为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又对比一下。在缺乏资本市场的社会里,说“张三很有钱”,意思是“张三过去赚了很多钱,并且积攒下来没花掉”,“有钱”、“财富”更多指“过去的收入”。毕竟人的生命有限,靠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累积到*后,个人财富、家庭财富*多如前面所说,以“万两银子”计算,不会以“亿两银子”计算。
由此看到,今天有那么多亿万富翁,部分是资本市场所致,因资本市场对未来做定价而来,是资本市场量化了未来收入预期才有了那么多的亿万富翁,而不是因为企业家、资本家更贪婪或更剥削的结果。对于由资本市场带来的这种财富差距幻觉,政策和法律层面不一定需要做出反应,因为过去和现今社会都有未来收入预期,只是一个没对这些定价,另一个对此进行了定价。中金网
中国贫富失衡
我国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08年达到*高点0.491,这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3左右。李实分析说:“接近0.5的基尼系数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在0.24到0.36之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表示,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反映出目前我国收入差距仍然比较大。尤其是城镇居民内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比较大。“比如说城乡差距大概有3倍,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有4倍左右的差距。”
“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李实告诉记者,以往人们大多把贫富差距等同于收入差距,但实际上,居民在资产方面的差距也是衡量贫富差距状况的重要方面。过去1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国的财产差距扩大速度远远要超过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个人财富积累速度非常快。在过去大约10年的时间内,人均财富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特别是房产价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而农村的财富积累速度年均增长率只有11%,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
中国的贫富差距何以居高不下
中国政府出台的很多公共政策,事实上加剧了贫富差距,而不是缩小了。税收被公认是调节收入差距*有效的手段之一,如英国的基尼系数在收税和再分配之前大约是0.52,但在经过税收和转移支付以后,基尼系数就只有0.35左右。中国税前和税后的基尼系数差距并不大,甚至税后的基尼系数比税前还要高。这是因为以增值税等流转税为主体的中国税收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累退税,穷人的税负比富人要高,所得税在中国就已经沦落为“工薪所得税”。此外,较高的通货膨胀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还有城乡二元体制、垄断国有企业不合理的高收入高福利等,都加剧了贫富差距。这些由公共政策的偏差造成的贫富差距,也同样加剧了公众的不满情绪。几种原因叠加,中国的贫富差距带来的民情的汹涌程度,和对社会稳定的危害程度,就远超美国,从而成了一个让人忧心忡忡的严重社会问题。
由此观之,中国的贫富差距之所以让人分外担心,是因为贫富差距的背后暗含着巨大的社会不公和腐败,以及由此滋生的严重社会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经济在快速增长,但利益大多归于富人,穷人得到的好处不多;而且经济越增长,富人就会越富,贫富分化只会更严重。盖洛普的调查报告就举了尼日利亚的例子来说明这种现象:自2006年以来,尼日利亚的年经济增长率在6%以上,但因为6%的富人占有了40%的财富,因此经济增长无法提升就业,减低贫困。从2011年到2012年,有44%的尼日利亚人每天的生活费是1.25美元或以下,而2007年到2008年,这一数字是31%;从2010年到2012年,有全职工作的尼日利亚人从15%下降到9%。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