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
|
||||
|
2015年11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第五届“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创业与就业”,会上同时发布了《2015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主持,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全国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国家部委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创业企业代表参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对《2015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与就业相关的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报告的主要组织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长安在发言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出现过三次创业浪潮。2012年之后,在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开始进入了第四次创业浪潮,特别是2014年以来,全社会表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极大热情。概括来说,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表现出以下八个特征:一、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二、“众创”新时代已经到来;三、创业带动就业作用日趋明显;四、创业显著提高就业质量;五、创业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六、技术创新*创业潮流;七、新生代创业者主导创新驱动型创业;八、创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面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就业创业的诸多问题,课题组提出建议实施五大转变,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一是从着眼于政策制定向制定与执行并重转变;二是从注重政府扶持向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并重转变;三是从注重国内创业向国内国际创业并重转变;四是从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变;五是从单一创业教育向立体创业教育转变。
“经济结构的转型,政策的变化为创业创造了条件。传统的经济部门已经不能继续生存,经济已经转型到以服务业支持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看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好转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以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
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张幼云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是要求全民都要有一种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学习型文化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和前三次创业浪潮相比,这次创业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浪潮,挑战是*。中央提出双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往往部门壁垒化,或者碎片化,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首先是要进行政策整合,做好顶层的综合的整体设计,同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议大力发展创业协会。”张幼云强调。
“进一步发育劳动力市场要从横向出发,发育土地市场,盘活农村土地,促使农村劳动力进城,以土地市场的发育带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更长远地来看,在考虑劳动力供求的结构问题中,如何克服个人收入分配中的纵向失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赵人伟从宏观视角分析指出。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文铎从一线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谈了对新常态下就业创业的体会,总结了第四次创业浪潮与前三次的三不同之处:一是创业与创新*的紧密结合在一起;二是创业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创业创新*地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指出,创业是一种更高形态的就业,原因在于两个维度,“一是劳动需要获得收益,创业会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二是从事创业的劳动是更复杂的劳动,考验创业者的综合能力,而且创业通过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能够带动就业。”他认为在以士农工商为传统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创业教育改变传统文化观念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慧结合自身研究总结了女性创业者和男性创业者在婚姻、受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上与男性创业者的差异,呼吁相关部门和整个社会为女性创业者所在的单位企业会为女性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消除女性就业歧视。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柯春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副主任解宏德分别从自身工作的角度谈了对报告的认同和体会。中国农资集团纪委书记张佳琦、阿里研究院资深专家郝建彬作为企业代表以微观视角分享了就业创业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创业机遇,并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观提出建议。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