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
|
||||
|
10月17日,清华附中迎来百年校庆。校庆日中,清华附中举办的基础教育高峰论坛——国际视野下的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引起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基础教育司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教育部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世洁、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Asheville School校长Montgomery、哈佛大学上海中心主任王颐几位嘉宾应邀参加论坛,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谢维和在论坛现场谈到,中国的人才培养需要一种新的格局,这将是国际化的格局。我们自己的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教学改革都要融入进国际化格局中。
谢维和举例说,1996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叫从计划到市场,那个时候就很早提出了一个“基础教育中的比较问题”,当时对部分转型国家和一部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孩子们,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考试成绩方面进行了一种国际比较。然而在2000年大家都知道我们非常熟悉的PISA开始*次的运行,上海从2009年*次开始参加,到2012年第二次参加,也都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可以说是让大家很灼热但是又有一种压力的心情,当时实事求是的说对于中国是不是要参加PISA我们有些部门是有不同看法的。随后,就在2013年,我们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和我们国际上非常著名,过去很少涉足基础教育的金师学会也共同制定世界范围内0-19岁的学习指导体系。这些例子都让我们充分感觉到,国际化的趋势慢慢在向基础教育领域靠近。
同时,谢维和谈到,在进入国际化格局之后,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而是要带着自己的痕迹。在这样一种大的国际的格局中,我们真正要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不能仅仅靠分数取胜,而是要将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展现出中国人的教育特色。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