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
|
||||
|
由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发布会在京召开。蓝皮书预测,明年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将为负。
专家建议,让减速成为“清洁机制”,以清理只能模仿技术而无法自主创新的“僵尸企业”,鼓励企业所用技术的升级换代。
增长经济增长减速因企业与个人投资下降
《报告》指出,2015年,大量的改革和发展措施为未来发展打开了空间,但短期的宏观走势是不容乐观的。针对经济减速和通缩的压力,2015年宏观政策连续推出了降准和降息,积极布局了跨区域发展的战略,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地方债务置换,但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仍然偏弱。
根据GDP环比预测,2014年第四季度环比为1.4%,创了近5年的*低值纪录;而2015年*季度环比仅为1.3%,第二季度环比也只有1.7%。据统计局*新数据,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为7%,根据4个季度环比连乘的预测,如果第三季度环比上升与第二季度持平的话,2015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会更低,全年预计为6.9%。
经济增长减速来自企业与个人投资的下降。与此同时,政府支出受困于财政收入下降和地方债务压力加大,尽管消费较为平稳,但收入预期也在下降。贸易盈余更多地显示为衰退性的盈余,即进口大幅度下降导致的盈余,总体看经济疲弱趋势仍未改变。而金融市场建设和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推动转型,稳增长的宏观政策任务仍需加码。
减少中国劳动力投入明年将为负增长
人口结构转型及相应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下降,是“二战”之后普遍呈现于世界各国的典型化事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收入国家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年均增长1.2%下降到现阶段的0.6%。类似的趋势也发生在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组,但其下降幅度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组。
据法晚记者了解,《报告》指出提到,截至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仍处于1.5%~2%的水平。从区域角度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转型尤为显著,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也面临快速下滑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根本上受益于自身有利的人口结构。1985~2007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为1.58%,2008~2015年下降到0.61%,根据年龄移算,2016~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到-0.4%。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富裕人群闲暇追求倾向的增强,以及低龄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或劳动参与率也呈现越来越显著的下降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增长速度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2016~2020年,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估计为-0.9%。
前景上海、江苏、浙江分列前三
蓝皮书通过对1990年—2015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5年的发展前景指数与排名情况,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分列前三。
和2014年相比,2015年发展前景排名上升的省份有7个。其中,湖南省从第20名上升到第16名。而排名下降的省份有6个,山西省从第19名下降到第23名。北京排名不变,位列第四。
专家建议应该向现代财政制度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付敏杰指出,产生体制性财政紧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财政制度依然没有实现向现代财政制度的转型,保持着浓重的生产型特征,运行特征类似一个具有浓厚小农经济传统的计划经济企业。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以实现利润盈余为特征,希望手中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将资金投向*能带来收益的部门。
小农经济排斥债务,排斥支出,不注重市场经营,不理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负债经营是一种常态,是市场有效率的表现,制度性地偏好“不借钱,不花钱;少借钱,少花钱”。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每一笔支出都是全部计入GDP的,不论属于“政府消费”还是“政府投资”,政府花钱是市场美德。在制度潜意识中,没有意识到在总需求不足的凯恩斯经济中赤字就意味着民生和福利的*大改进,没有意识到“有钱不花”是市场经济中*大的“懒政”和宏观经济不景气的首要根源。毋庸置疑,体制性财政紧缩导致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无力。
当前,通过增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比重来替换和实现原有的体制内财政支出,无疑是*好的选择。此外,公共支出收入化、公职人员收入工资化改革应当并进。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枫建议,政府在宏观政策上要有足够的定力,不要被经济增长减速的表象所困扰,让减速成为“清洁机制”,以清理只能模仿技术而无法自主创新的“僵尸企业”,鼓励企业所用技术的升级换代。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