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高薪难抵高房价 沿海城市现人才“内迁”

2015年6月19日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五十多岁的李达(化名)是深圳一家企业的老板,已经在深圳打拼26年了,但是*近他决定跟随离职员工的脚步将公司的研发中心搬回长沙。

    李达的公司共26名员工,其中18名为研发人员。今年年初,李达公司离职的6名员工中,2名骨干都分别回到了各自的家乡长沙和郑州。

    李达也曾采取加工资等方式挽留这些跟随了他多年的员工,但是在高房价面前他劝说的言辞似乎有些苍白无力。“我*多一年能给这些部门经理每人多发十几万元的工资,但是他们家乡的房价可能还不到深圳的1/6。”

    近一段时间深圳楼市的飙升已经引发政府关注。深圳规土委5月底出台了若干政策以稳定市常有市场数据显示,6月*周深圳新建商品房的成交均价是2.9万/平方米,环比微跌。深圳规土委智囊机构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近日公开表示,不要担心深圳房价在今年会暴涨暴跌,政府有信心、有办法稳定市常

    结婚就走的“魔咒”

    李达告诉《*财经日报》记者,公司的员工一般工作五六年就要回老家。因为毕业时一般就二十二三岁,五六年后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就会发现无力承受这里的高生活成本。

    对于员工的流动,此前李达并不感到心慌。因为回老家往往是资历较浅的年轻人,而骨干员工还留在原地。但今年员工离职的趋势似乎有些不同。

    这离职的6名员工中,有3名都是部门经理级别的骨干,年收入在二十万元左右。其中有一个还是跟了他十几年的销售经理。

    李达告诉本报记者,这名销售经理这些年存了100多万元,前段时间想买蛇口片区的一个52平方米的老旧学区房,但现在房子的单价已经涨到每平方米6.5万元,她只能放弃。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深圳房价一直平稳上涨,*近两个多月以来房价涨幅领跑全国,个别片区房价甚至暴涨30%~50%。此前刚需族可能在原关外龙华等地找到一万出头的单价,但如今也已很难寻觅。

    与李达的公司相比,本报记者调研发现深圳当地的部分企业的员工流失现象虽然并不严重,但是同样遇到招工难和人才回乡的问题。

    赵东(化名)的公司有七八十个员工,主要做物联网方面的软件开发。去年他们要招七八个人,在网络上打出招聘广告后,断断续续招了大半年,但好歹人招齐了。但是今年业务扩大后打算再招十来个人,结果半年过去了,一个合适的人还没招到。

    赵东说,他们打电话去联系投递简历的求职者时,不少在深圳干了四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求职者说正准备回内地找工作了。

    房租上升影响人才去留

    除了房价的压力,即便这些求职者愿意继续留在深圳租房居住,可能还要考虑房租上涨的压力。

    中原地产深圳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深圳全市5月份的租金价格为66.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了16.35%。其中,福田区的房租*高,达到73.6元/平方米,龙华片区的涨幅*猛,同比上涨22.82%。

    在前不久召开的深圳两会上,深圳市人大代表戴梅在两会期间也表示,以前只是房价高,今年租金也开始猛涨。在南山区科技园附近,三房一厅的租金一般都在七八千元。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刘国宏担心,深圳对研发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本轮房价上涨有深层次的原因,包括社会资本要找一个投资标的。深圳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宜居的环境使得它成为全国资本投资的流向地。但房价大幅度上涨导致居住成本急剧上升,租金也在上涨,这将对人才产生挤压效应。

    刘国宏说,即便乐观地计算,一位普通的科技研发人员收入的积累在深圳安家乐业也是比较困难的。虽然从公共政策来看,深圳从来没有把房地产作为支柱行业,但是政府需要降低生活成本,让各种创新创业人才留下来,发挥才智。

    中小企业研发迁往内地渐成趋势

    四年前,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李达也准备将工厂搬迁至内地,不过他*终选择了关闭,只留下了研发办公室。“当时那一拨搬走了很多几百人的工厂,现在这一拨很多是有一些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有土地建人才宿舍的大企业才能留得住人。”

    如今,为了应对研发人员的流失,李达计划缩小深圳研发办公室的规模,只留几个已经安家落户的老员工在当地接单和做市场策划,其他员工都迁去长沙。

    赵东也算了一下他身边做企业的朋友,大概有十来位正在考虑将研发办公室搬到内地去,而且内地的成本确实很便宜。

    前段时间,赵东去成都考察时发现,那里办公室的租金每平方米每月不到70元,比深圳现在便宜一半,人力成本也比深圳便宜一半。

    常年与中小企业打交道的戴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去内地设立研发中心的几乎都是大企业,但是今年发现不少三四十号人的企业也考虑类似动作,或者直接将深圳的办公室搬过去。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前阵子去合肥考察,发现当地高校资源密集,产业园也交通便利,房租和劳动力成本都相对便宜很多。“新一轮的创新也需要产学研结合,当地的高校毕业生资源是个巨大优势。”

    彭澎说,由于有了互联网通讯技术,交通网络也四通八达,沿海和内地在便利性和开放性方面的差距非常小,内地对外联络越来越方便,这为企业搬至内地提供了条件。同时,沿海城市虽然经济实力相对雄厚一些,但是房价和人力成本等高出内地一大截,而在目前经济下行和外贸不景气的情况下,内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留在沿海城市的愿望没有之前那么强烈。

    彭澎预测,中小企业将研发中心搬至内地可能会成为趋势。“前些年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大批工厂迁往农民工的发源地,如四川、河南等省份,现在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搬迁,迁往大学生的发源地”。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