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我国需更新社会对创新创业的“失败观”

2015年6月5日来源:新华网
创新创业,已成热潮。在新近的采访中,遇到腾讯上海创业基地的总经理胡冬,他注意到了一个大家往往忽略的大问题:创新创业,很容易失败。特别是在互联网这样的新兴产业中,高失败率可谓“如影随形”。如果社会还是以“成为荣、败为耻”的老观念对待之,只要败了,就一无是处,那“情何以堪”?
 
  “在创新创业热中,社会应当更新一下‘失败观’。”胡冬的这一个希望,在不少的创客和孵化器的运营者中都有不约而同的共鸣。
 
  与不少普通的创业者交流,他们在高高兴兴地端出“热气腾腾”的成功“大餐”之前,对他们一路走来的一段段失败史、“痛史”更为刻骨铭心和“情有独钟”。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变化实在太快了,一不小心,成功就会转成失败。
 
  如何对待失败,这是创新创业型社会绕不开的新课题。上海此次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也包含了更新“失败观”的内容,将探索有效的“容错”机制。在徐汇、杨浦等沪上科创活跃地区,正在通过体制机制的优化,尽可能减少创新创业的浪费,把失败转化成正能量。
 
  “公共服务应成为通衢,主导产业应成为主干,创新创业在其中可以跨界流动,就算是一时一地的失败,也可以在流动中‘用起来’。”徐汇区政府负责人认为。通过“一站式”的公共服务体系,徐汇区扶持腾讯创业基地这样的创新“生态平台”,以降低创新创业的试错成本。比这更重要的是,打破成与败之间“非此即彼”的分隔线,建立市场化的要素流动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一些知识产权专家在座谈时认为,创新创业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只有在挖掘和流动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发现和价值转移。一个环节上“做不下去了”的成果,通过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让它“死而复生”,在流动中“恢复生命”,这不是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了吗?负能量成了正能量。
 
  “就算是‘此路不通’式的创新失败,其实也有其正向的社会溢出效应。”胡冬说,“此路不通”告诉社会的是,“大家绕道而行”,这难道不是一种财富吗?这样的试错“财富”,应该得到社会的回报。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