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西部地区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缩小地区差距的现实选择,是维护区域政治稳定和保持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虽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环境、区域布局、投入保障、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人才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为加快西部高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8月至9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青海、新疆、广西开展“西部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相关高校、企业和学生实训基地,先后召开19场座谈会和研讨会,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高校、企业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座谈交流,就优化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布局、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加强开展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加大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力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报告是此次调研的主要成果之一。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和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省部共建高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极大地改善了西部高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调研组所到三省区均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尽力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青海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13年在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各建一所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2001年起连续4任青海大学校长、5位院系负责人都由清华大学选派,并选拔500多名中青年教师到清华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新疆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布局,近两年新成立2所本科院校和4所高职高专学校,努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不断加大对高校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广西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支持高校设置北部湾经济建设、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相关专业,加大对优势、特色、急需专业的支持力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