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我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标 职业病和过劳死频发

2014年12月10日来源:工人日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关系也开始进入矛盾频发的“深水区”。作为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工作时间不合理甚至不合法,正在成为引发劳动纠纷的重要“导火索”。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以“提倡适度劳动,实现体面就业”为主题,聚焦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工作时间。

 

《报告》显示,我国劳动者通勤时间较长,加班现象严重,由于过度劳动导致的劳动者职业病和过劳死现象比较突出。对此专家建议,须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通勤过长,特大城市超90分钟

 

620分出门,6点半到达生命科学园地铁站,然后换乘四次经过1小时20分钟到达军事博物馆站,再步行约10分钟,赶在8点前到达单位。

 

在北京一家IT企业工作的王振,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约为3个小时。

 

早晨必须在740分之前赶到管庄地铁站,然后换乘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在东直门站下车后,步行约10分钟到达单位。

 

在北京一家网站工作的张杰,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

 

王振和张杰只是北京上班通勤族的一个缩影,“舟车劳顿”已成为大城市上班族们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

 

根据《报告》,北京、广州、上海和深圳等几个特大城市,日平均通勤时间都接近或者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中,北京的平均通勤时间*长,达到97分钟。

 

《报告》分析认为,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较远以及交通拥堵都是通勤时间较长的原因。其中北京、广州、上海和深圳的拥堵现象*为严重,特大城市的交通阻塞严重影响通勤时间。

 

加班严重,九成行业周工时超标

 

125星期五,已是晚上8点,但在北京某公司做会计工作的魏静仍在加班。不过此时,魏静的心思已经根本不在工作上,她一边看手机一边等待老板的“号令”,随时准备开溜。对魏静来说,加班已是“家常便饭”。

 

相比白艳,魏静其实还不是加班时间*长的,起码她还有双休日,只是晚上经常加班两三个小时而已。24岁的白艳在北京某酒店从事服务员工作,除了晚上经常加班,她每个月只能休息两天。

 

“晚上客人多的时候,能忙到夜里12点多,回到家就直接躺在床上,连饭都不想吃。偶尔有个周末,睡个懒觉,洗洗衣服,也就没有时间玩了。”白艳告诉记者,自己来北京两年了,几乎没在北京玩过。

 

像魏静和白艳这样,受加班困扰的劳动者还有很多。《报告》显示,虽然我国的法定劳动时间有所减少,且与国际基本接轨,但各行业劳动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时加班现象。

 

《报告》指出,我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过半数行业每周加班4小时以上。另外,大多数行业的周加班时间(按标准工时40小时计算)3~5小时之间,超过50%的行业平均周工时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无特殊需求企业”应遵守的*高工时限制——44小时。

 

过度劳动 职业病和过劳死频发

 

今年107日,深圳宝安区一家五金制品厂的保安员曾令在早上上班时,倒地猝死。其女儿表示,父亲20096月份进厂,每年365天无休息,每天工作12小时。

 

此事再次引发公众对“过劳死”的关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过劳死”人数约有60万。《报告》分析认为,劳动者工作时间的长短与其劳动强度成正比,即工作时间越长,工作强度越大。因而工作时间长导致的过度劳动,是职业病和过劳死频发的重要诱因。

 

《报告》指出,在我国,建筑、工矿等行业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小企业是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重灾区,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民工是受到工伤和职业病危害*大的群体。

 

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报告新发职业病26393例,煤炭、有色金属、机械和建筑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占报告总数的73.53%。其中,尘肺病为23152例,占总病例人数的87.72%

 

《报告》还指出,不仅是体力劳动者,城镇白领阶层也同样是职业病和过劳死频发的群体,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引发的抑郁症甚至自杀现象近年来不断增加。

 

专家呼吁:缩短工时 体面劳动

 

对于《报告》中指出的各种问题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乔尚奎表示,过去的中国高速发展依赖人口红利,靠的是人们的过度劳动。如今,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注重向人力资本优势转换,合理确定劳动工时,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劳动者体面工作。

 

“关于工时的讨论在社会上反映强烈,集中反映了社会工时问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副司长尹建堃认为,要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工资水平,就必须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效率提升,从而创造更多、更好、高质量的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赖德胜教授指出,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协同发展的基础。他建议各个部门须通力配合,在不违背市场基本运行规律的前提下,组合运用各种手段,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