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社部主导的工资制度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按照人社部的改革计划,先行推进的是对国企高管薪酬的“控高”,接下来是针对中小企业低收入职工工资的“提低”,再往后,才会着手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
记者获悉,在完成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方案之后,人社部正在着力推进针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职工工资制度的改革。预计下一步,将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和指导的政策性文件。其中主要包括工资支付保障立法、工资集体协商专项立法、建立和完善人工成本与薪酬调查及发布制度、建立*低工资宏观指导和评估制度等。
收入分配改革难点在“提低”
按照中央的部署,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提低、扩中、控高”,具体到工资改革,应该遵循的改革原则、改革方向也是如此。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等专家认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在“提低”,现在国内经济增长缓慢、国家财政收入出现下降,政府通过政策改革干预市场的能力并不强,依靠企业“提低”的空间也很有限。
一位不愿署名的人社部专家告诉记者,从9月开始,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方案已经在较大范围内传达,预计方案很快就会向社会公开。下一步,人社部方面着力推进的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工资改革,年内将会颁布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有《工资支付条例》、《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这将有助于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的拖欠、克扣职工工资、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逐步建立*低工资评估机制
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今年全国*低工资标准增幅继续下降。人社部10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17个省(市、区)提高了*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4.1%。在实施*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当中,现在上海的月*低工资标准是1820元,全国*高,重庆和贵州*低,月*低工资标准只有1250元。中央2013年已明确短期目标,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现在国内的*低工资计算口径不一,对于如何建立*低工资评估机制,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通职工偏低难题,前述人社部专家表示,人社部将要实施的步骤是,在设立全国性或地区性*低工资委员会的基础上,再经历国家层面对*低工资宏观指导,到地方层面对*低工资评估实践的反馈过程,才能*终在全国逐步统一*低工资计算口径,这样才能逐步建立*低工资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