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官网8月27日报道,该组织当日发布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年轻人劳动力市场过渡》报告(Labour Market Transitions of Young Women and Me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孟加拉国、柬埔寨、尼泊尔、萨摩亚和越南五国的年轻人从事低质量工作或失业的现象较普遍。
2012—2013年国际劳工组织对上述五国15—29岁年轻人过渡阶段(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就业状况展开调查,《报告》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五国年轻人平均失业率为14.2%,柬埔寨*低(3.8%),尼泊尔*高(28.9%);每个国家的年轻女性失业率都高于年轻男性,五国平均值分别为19.9%和11.9%。第二,近半数年轻劳动者属于自雇者,其余半数领取薪金的人中只有1/4与雇主建立正式雇佣关系(包括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第三,非正规就业相当普遍。年轻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比例柬埔寨*高(98.3%),萨摩亚*低(67.7%);乡村地区年轻人更有可能选择非正规就业;完成第三级教育的人获得稳定工作的机会比只受过初等教育及以下者高一倍,其非正规就业的比例也明显低于低学历者。第四,年轻人受教育水平较低。在孟加拉国、柬埔寨和尼泊尔,半数以上年轻人只完成了初等教育;五个国家中从未受过学校教育的年轻人比例萨摩亚*低(0.1%),孟加拉国*高(13.9%)。第五,资质与工作不匹配状况突出。在孟加拉国、柬埔寨和尼泊尔,超半数年轻人受教育水平未达到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这不仅影响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产出,也削弱了年轻人的职业安全感。相反,在越南和萨摩亚,分别有近1/4和3/5的年轻人学历高于工作所需,这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生产力潜能、收入低于预期。第六,女性在青年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年轻男性员工的工资溢价平均比女性员工高17.1%,男性自雇者收入平均比女性自雇者高19.1%。第七,农业和服务业是年轻人就业的主要产业。
针对年轻人就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如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劳动力市场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受教育机会,预防过早退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政府劳动部门的就业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覆盖区域;建立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环境,消除性别和年龄不平等;奖励那些积极向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加强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之间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