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型城市化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今后广州人才发展投入将大幅度增加,大幅度提高人才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使广州的人才投入规模进入全国大城市前列。据记者了解,5年内,全市人才投入将达到50亿元,资金解决渠道主要是通过市本级财政现有资金安排、新增资金安排以及各区县级市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来解决。
去年底,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智联招聘联合编辑出版了《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其中提到,金融及相关服务业是“海归”就业*多的行业,有48.5%的“海归”进入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工作。按人数比例从高到低,其他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行业包括教育、科研(9.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8.7%),文化创意产业(7.4%),生物工程或医药(7.4%),新能源、新材料(7.0%),政府和公共事业(6.9%)。
不难看出,高科技产业已然成为“海归”奋斗的主要阵地,同时,报告显示,北上广深依旧是“海归”回国就业的*地区。如何把金凤凰留下来,成为广州必须思考的问题。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才政策方面,广州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立足于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另一方面加强外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引进。
下一步,广州计划在南沙新区、广州开发区(中新知识城、萝岗区)、天河区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实行特殊政策、特别机制、特优环境。
7月14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建设方案》。广州将投入11.5亿元资金,在广州国际金融城二期内建设广州人才产业园。而作为人才产业园核心建筑——“南方人才大厦(暂定名)”初步计划于2014年完成项目立项手续,2015年动工兴建,力争在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广州将拥有一站式、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窗口,为人才提供一条龙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