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将农业转移人口列为重要议题。会议强调,要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鼓励各地改扩建面向农村招生的职业、技工院校,努力让未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
从国务院这一部署来看,不难看出李克强总理正采取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来延长中国的人口红利,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更多的改革红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等改革措施,目的也正是希望通过城镇化与提高劳动人口素质,深挖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当前阶段中国劳动力供需存在“两个短缺”的问题,一个“短缺”是初级劳动力短缺,具体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2011年中国劳动人口比重十年来*下降,2012年起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劳动人口降244万,劳动人口出现连续三年下降。中国劳动力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密集型劳动力短缺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与劳动效率来解决。相比之下另外一个“短缺”则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更大问题,这部分“短缺”指的是以技师、技工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的供需失衡。
数量上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短期内让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减速关”。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口红利“质量”上的提升,将有效延长中国的人口红利期。从向人口红利要数量转为向人口红利要质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未来要更多挖掘“深层次”有质量的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