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的求职者们以35.2人抢一个岗位继续上演着激烈的“职位争夺战”。
广州*热门的行业中“吃”“行”“住”列前三甲,其中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专业的服务、咨询行业以9466元的月薪高居榜首,而申请财务、审计、税务等职业的求职者因“僧多粥少”而“肉搏”*激烈。
全国人才供需:35人抢一个岗位
2014年夏季,全国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为35.2,即从全国情况来看,平均一个职位收到35.2份简历。相比春季求职高峰期45.2的竞争指数,夏季求职期的竞争指数下降至35.2,竞争激烈程度缓和。
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该指数反映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供需竞争指数越高,则职位竞争越激烈。
从各城市竞争指数来看,北京以50.8的竞争指数高居首位,其次是苏州,竞争指数为44.4;深圳紧随苏州,以43.4的竞争指数位居第三。
宁波、福州、厦门地区的竞争指数较低,位居*后3位,其次是昆明。
国企竞争指数*高,为50.7,竞争*为激烈,其次是事业单位,为46.2。这与国企和事业单位能够提供的职位数量有限,而国企和事业单位职位对求职者吸引力较高有关,由此导致这两类性质的企业竞争激烈程度较高。民营企业竞争情况相对较弱,竞争指数*低,为30.5。民营企业提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绝大部分的岗位,然而,由于民营企业的企业知名度、薪酬福利、企业文化等方面相对来说弱于国企和外企,因此,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较弱,竞争指数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