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香港、广州、澳门及台湾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发现,香港大学生的幸福感、感恩心和创造力均在两岸四地中排名*低,相反广州大学生的幸福感*高,抑郁程度亦*低。负责研究的学者指香港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需在各方面与其他学生比较竞争,令港生的幸福感相对较低,亦难以发挥创造力;又指各地大学应反思培育学生的方法及成效,建议本港大学提升学生的正能量。
该研究由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岳晓东进行,调查两岸四地八百一十二名大学生,了解他们的幸福感现况与其相关的个人因素,包括生活满意度、乐观程度、创造力、正义感等,受访者中有二百六十七人为本港城大学生、一百七十七人来自内地中山大学、一百八十二人为澳门科技大学学生以及一百八十六人为台湾静宜大学学生;六成六受访者为女生,三成四为男生。
台湾*抑郁 澳门较幽默
研究发现,香港大学生的幸福感、感恩心和创造力均排名*低;台湾学生的宽恕、乐观和自尊感*低,抑郁程度*高;澳门大学生则正义感及幽默排位*高。大学生所属学校排名高低,与幸福感无直接关系,学校排名略低的大学生幸福感反而较学校排名高的大学生高。研究又发现四地女生同时具有高幸福感和高抑郁感的「双高」现象,男生则相反。
岳晓东另一项研究访问了五千多名内地大学生,发现年龄、年级、学校类别、家庭收入、兄弟姊妹数目和宗教信仰均与幸福感的关系不大;个人因素如外向性、开放性、亲和性、责任心和社会支持等,则与幸福感有中度相关性;乐观态度、自尊感、生活满意度和低抑郁症状,则与幸福感有密切关系。
岳晓东建议香港学生心存感恩,放眼国际,应明白香港与其他地区比较,各方面的生活质素已不错,自己亦不应有太大压力,否则较难感到幸福:他亦建议院校加开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及讲座,提升学生的正能量;各院校亦应在此议题上发表更多研究,追踪学生的心理状况及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