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英国招聘与就业联合会发表报告称,在政府试图限制非欧盟国家移民数量的同时,IT、工程和建筑等行业技工短缺严重。对此,招聘与就业联合会表示,为给企业扩充的机会,应该首先解决对高技术工人的签证限制问题。
这份报告说明了当前英国技术人才短缺的现实状况。这一状况不仅让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感到丝丝寒意,也给致力于重振制造业的英国政府带来了困难。
在英国经济中,金融业占据相当比重,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四分之三,而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约十分之一的比例。人们通常认为,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业的老大。但事实上,与华尔街相比,英国伦敦金融城毫不逊色。据统计,伦敦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额占据全球36%的比重。由伦敦金融城管理的全球资产高达4万多亿美元,每天的外汇交易额高达6000多亿美元,是华尔街的2倍。金融业虽然对实体经济益处良多,但也容易产生经济泡沫,造成经济动荡。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英国政府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这场危机中,不少金融机构遭受重创,英国经济因此萎缩7%。欧债危机对英国金融业也造成很大冲击。莱斯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因希腊和爱尔兰等国的债务危机,2011年上半年分别亏损38亿美元和23亿美元。
为改变过度倚重金融业的局面,英国政府自2008年以来多次出台制造业发展战略和倾向性政策,并宣布成立战略投资基金,以实际行动扶持制造业。然而,这一战略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英国马基特经济研究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与2013年相比,英国2014年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升反降;2014年3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创2013年7月以来的新低。
在英国政府鼓励制造业发展的利好形势下,制造业却出现倒退。这一结果与金融业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再度升温不无关系,但对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可以说,技术人才的缺乏使英国重振制造业之路走得很不顺利。
其实,英国商业创新技能部去年年底已经发表过一份分析英国技术人才短缺现实的评估报告。报告称,英国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航空制造、计算机、电子及光学工程等行业高达20%的人才需求缺口由技术移民填补。英国边境署公布的119个人才短缺职业中,50%是工程技术类职业,另外20%为科技类职业。未来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可能会更加严重。目前,英国高校工程技术专业在校生中,三分之一为海外学生;11-14岁年龄段的学生中,只有50%考虑未来从事工程技术类职业,女生比例则低至35%。
该报告提出,英国政府将在学生中推广工程技术类专业,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地位,以及维持高等教育的高水准,并将投入4900万英镑专项资金用于工科技术人才培养。在这4900万英镑中,约有3000万英镑可供雇主和相关产业协会为急缺技术类培训之需而申请使用;有1800万英镑将用于建设制造科技中心; 有25万英镑将分配给“明日工程师”项目,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工程技术类专业。
这些措施虽然力度不小,但前景却不容乐观。由于金融业收入高居各行业榜首,英国人“崇尚金融”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在此情况下,这些针对工科教育的措施很难使众多打算未来从事金融业的英国学生改变职业规划,因而很难产生政策制定者预想的效果。对于急需技术人才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无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要在当前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英国政府只能采取吸引外来技术人才的政策,而不能用过于严格的移民政策限制外来技术人才流入。舍此似乎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