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人才升级助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4年3月21日来源:科技日报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段论述为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转型发展呼唤更多“智能型人才”
 
全球信息化、网络化为智能制造和营销服务提供了*的信息、知识和市场空间。基于无线传感网、Internet、物联网、云计算、全球知识与技术创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全球网络智能制造和服务模式,使得制造业的市场信息、知识技术、材料装备、资金人才、管理服务等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更自由、更便捷地流动和更有效地优化配置。
 
人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到2.25亿,而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人,严重缺乏,其中仅制造业*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根据人社部对全国100多个城市劳动力供求情况的分析,各技能等级岗位空缺数量和求职人员的比率都大于1,表明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其中*技师、技师和*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达到2.72、2.31和2.13。
 
缺口如此巨大,现有高校教育模式能满足转型升级的人才需要吗?
 
“目前中国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非常庞大,缺口约为800万人。” 3D动力总裁、全国3D大赛秘书长鲁君尚说,自2008年以来,我们已连续举办6届全国3D大赛,从大赛的情况看,虽然学生们对3D兴趣很大,有不少人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但客观地说,高校的相关3D课程与现在全球*前沿的3D技术尚有差距,高校的3D教育与企业应用需求尚有差距,很多人对3D认识还处于非常浅显的初级阶段。
 
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呼唤一种比传统模式更加自由、灵活和有效的教育变革。
 
产教合作3.0助推教育变革
 
据统计,2014应届毕业生将达734万,较去年的699万增加了近40万,这意味着今年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与此同时,各地制造企业新一年的“抢才大战”正式打响,面对“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局面,很多企业开出优厚待遇吸引高技能人才。
 
“就业难”和“用工荒”突显了大学教育症结所在:国内高校普遍强调“通才”教育,重理论,轻技能。
 
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尽快补齐技能人才缺乏短板,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成为当务之急。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针对产教合作2.0的一些弊端,诸如: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订单式培养目标分散、企业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等。中国*大3D技术、人才与产业资源整合创新开放应用服务平台——3D动力提出“产教合作3.0”概念。它是产教合作1.0/2.0模式的升级和发展,是互联网云时代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产业集群多元个性化定制项目与教育集群多样化分散实训任务的创新整合。
 
产教合作3.0所构建的O2O学习模式,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转变,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让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
 
“为了让更多的3D人才快速成长,我们汇聚、整合国内外3D技术教学资源,搭建了网络教育平台‘D国学堂’,所有对3D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主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3D动力总裁、全国3D大赛秘书长鲁君尚说,“我们还组建了‘3D特种兵训练营’,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培养一批高端3D应用人才,进行强化训练,效果很好。”
 
这种线上的D国学堂和线下的3D特种兵训练营所构建的全新O2O学习模式,适应了未来基于网络的智能制造、云服务与云生活对人才的需求,让人的智力、知识与技能在虚拟与现实空间互动中得到*大化的开发和启迪,不仅对探索“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教育变革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示范作用。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