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粉末冶金技术商务论坛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高校学生反应: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存在“水分”

2013年10月9日来源:新华网
据悉,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然而,近期各地公布的高校就业率却依然很高。广西教育厅发布的消息称,截至7月底,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8.6%,而一些东部沿海省份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更高,普遍在90%以上。
  “只要你单子敲好章,就算一个就业率”
  不少学生反映,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存在一定“水分”。“学校让学生找个单位盖个章,学生一般都会配合,只要你单子敲好章,就算一个就业率,之后你的实际去向,学校就不管了。”上海某高等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姜凯明说,“今年就业情况这么严峻,各个学校拿出来的就业率却都那么高,你认为准确吗?”
  据了解,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毕业生不交就业协议就不许参加论文答辩、不发毕业证学位证”等规定,但一些老师会私下为学生“支招”、请学生“帮忙”,鼓励学生“想方设法”毕业前上交就业协议。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有些毕业生明明和企业签了协议,实则目前仍待业在家;有些毕业生看似就业了,其实只是到学校的合作单位去“走个过场”。
  广西某医学院应届毕业生小卢坦言,毕业前他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而被辅导员约谈,“辅导员认为我爸爸的工作单位好,建议我找爸爸单位先在就业协议上敲个章。”小卢坦言,像他这样被“约谈”的同学并不占少数,学校不会真的到盖章的单位去核实真伪,只是需要一个章,证明学生“已就业”。
江苏某高职院校毕业生杨继培说,他学的是网络安全专业,今年以来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一直没有成功签约,至今仍赋闲在家。毕业前,辅导员动员班里几个还未签约的同学“暂时找一家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尽量不要影响本班、本专业的就业率。“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但碍于老师情面,我还是找了曾经由学校介绍去实习的公司,签了就业协议,给学校交了差。”
高校就业率为何“虚”高不下?
  一些高等教育工作者和专家认为,虚假就业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既有追求就业率排名、方便招收生源方面的压力,也有为教师安排专业课程的需求,加上缺乏诚信体系约束,学校存在造假的动力。
  一是就业率排名的压力。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表示,一些地方过分注重就业率排名,预警专业还有被取消的风险,导致部分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铤而走险,弄出各种“小动作”。
  “今年就业形势不好,高校就业率还都在95%左右。因为往年都是这个比例,今年到不了,就意味着你这个学校或者专业不行了,还有谁会来报考?不凑数据,无法交待。”叶志明说。
  江苏某本科高校的新闻系主任透露,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地方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的要求是“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0%”。为了确保完成考核目标,高校对各院系的就业率要求往往“加码”,具体到某一个专业,就业率指标可能已经提高到“不低于95%”。
  二是“入口”和“出口”的矛盾。叶志明认为,就业率“注水”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高校“入口”和“出口”的结构性矛盾。“入口”是“严重的计划经济”,“出口”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对接非常困难。
  学校每年上报的只是招生计划总数,好的学校因为牌子在,不愁就业,差的学校没有牌子,就业不好,这意味着学校倒霉,专业撤销,老师丢饭碗。因此,一些学校不得不通过造假方式,让“入口”和“出口”对接,这样才能保住招生数额、专业和教师。
  三是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的需求。叶志明坦言,对于不少二、三本高校和专科院校而言,该办多少专业,办哪些专业,学校自己并不清楚。有老师,有市场需求,就办了这个专业,慢慢地忘了办专业的初衷。后来市场饱和了,也只好硬着头皮熬下去,这一熬就熬出不少问题。
  四是诚信体系的缺失。不以造假为耻,是价值观的偏差。一些企业都造假,学校造假又怎样?学生也无奈,自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总不能给这个学校抹黑吧?也帮着造假。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有关部门早就规定,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对就业作假、违规者将实行“一票否决”。但出于考核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一般都不会主动严查就业率造假,反而会对一些“掺水”的高就业率进行表彰。
应建立更科学全面的就业评价体系
  专家认为,虚假就业掩盖了就业的真实情况,容易误导国家政策的制定,并扭曲学生的价值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评价体系,强化学校正确引导学生就业的责任,刹住弄虚作假的不良之风。
  复旦大学学工部部长刘金华说,应加快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就业评价体系。就业情况和指标挂钩,会助长学校和学生的功利心态。国外高校是在学生就业一年后再进行就业率统计,统计口径非常严格,由人力资源部门或第三方评价机构操刀。更重要的是,统计并非只是单一数据,而是一种客观整体的反映,看重的是就业质量,倒逼学校调整专业和招生制度。
  其次,敦促学校引导学生理性就业。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毕小龙说,在上海等东部地区的大学生,签署就业协议非常严格,如果涉及造假,会给真正的择业带来很多麻烦。学校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手续,明确告知其权利和义务,可以享受哪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优惠政策,而非“诱骗”学生参与就业率造假。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主任张红霞、华东理工大学学生事务中心张婷等专家说,学校要做好帮助学生就业的本职工作,拓展就业市场、联系就业岗位、了解市场需求。对于一些就业需求波动性大的专业,可以采取“差年间隔招生”的策略,强化通识教育或倡导学生辅修其他专业,给学生多一些就业选择。同时,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让学生拥有真能力和硬本事,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