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寿险面临整体转型的情况下,保费收入下降仍是难以承受之重。
截至8月30日,A股保险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悉数披露。中国人寿(行情,问诊)、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行情,问诊)上半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2032.51亿元、1268.08亿元、562.7亿元、513.44亿元,同比增速9.6%、10.4%、1.9%、-8.2%。而银保渠道则除了中国人寿外,同比均出现下滑。
另一方面,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太平则在银保渠道大增87.5%的情况下,使其寿险保费收入从236亿港元增加至402亿港元,增幅超过70%。
9月8日,一位新财富保险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趸交的内涵价值很低且销售费用高,大家都意识到转型。但“在保费下滑压力下,除了中国平安(行情,问诊)外的保险公司仍是选择了用趸交来充规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太平人寿趸缴保费大幅增长1.86倍。
“产品结构重点倾向长期、期缴型,是寿险业长期的战略方向,长期、期缴产品占比越高,公司业务发展就越健康。”一家寿险公司精算师说。
与此同时,财险的“好日子”亦走到尽头。中金公司研究员唐圣波表示,中国财险超出预期的半年报业绩掩盖了财险公司承保业绩显著恶化的事实和将继续恶化的趋势。保费收入占比超过70%的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显著上升且尚无即将好转的迹象,甚至中国太保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高达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