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
|
||||
|
6月9日上午,第十五届浙洽会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合作洽谈会上,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等15个国家的20余家专家组织和人才中介机构齐聚宁波。作为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此次省内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推出556项引智项目,其中达成合作意向的有432项。
企业方:积极寻求海外人力资源
洽谈会上,记者发现许多企业都拿着自己的需求表在寻求外国专家组织的帮助。浙江新信峰工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信峰公司是一家专做精密工具的企业,在一般的数控刀具、五轴刀具等的制造上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现在急需一个专业人士来解决硬质合金焊接密度、*钨钢加工等问题。企业负责人称,只要能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企业必定重金聘请。只希望海外专家能帮助企业提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意宁液压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第9次来参会了。海外专家的引入让公司在生产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前,公司通过专家组织引入了德国专家Hilmar Hock,德国*大齿轮制造公司ZF公司驻中国代表。Hilmar Hock的到来,为公司提供了加工工艺、检验流程、热处理、材料等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其中夹具的设计和热处理温度的调解都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亿元。
专家组织:看好中国市场
会场上,每个专家组织负责人身边都配有翻译,方便企业方与组织中介交流。据德国*专家组织(简称:SES)的国际项目部副部长倪曼介绍,SES自1983年就开始向全世界派遣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到目前为止,已经向中国派遣了5000余名专家。谈到近几年引智项目的发展趋势,倪曼称,现在的项目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之前是以农业为主,现在越来越多地向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发展。
谈到市场,倪曼也称,虽然前几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市场总体呈现出越来越好的态势。前几年每年的项目大约为180余项,而今年达到了250余项,有了很大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与会的20余家专家组织来自世界各地,每个组织都拥有成千上万个专家资源。且多为非赢利性机构,他们的运营经费多来自多国联邦政府的支持。
政府:搭建平台实现市场化配置
“企业是人才引入的主战场,现在每年有3万左右的国外专家来浙江工作。”浙江省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郭小军说。谈到政府在这中间起到的作用,郭小军称,首先是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推出相关政策解决这些专家子女的就学等问题;其次由政府出面,搭建供与需的对接平台,解决企业本身资源有限的问题;再者就是疏通渠道,企业要走出国门总会遇到瓶颈,政府打通渠道,帮助企业引进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后就是要实现市场化配置,由市场主导,政府退居二线。
目前,浙江省在海外智力引入方面在全国位居第6,郭小军称,浙洽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历届“浙洽会”,我省共引进海外各类专家45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5600余项。今后要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吸引更多的专家来浙江。
宁波:发挥区位优势提供良好引智软环境
近几年,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合作洽谈会都在宁波举行。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宁波市近年来也在人才引入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批人才涌入。
为大力引进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宁波市自2011年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
由于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截止2012年底,宁波市人才总量达130.07万人,有博士3241人、硕士2.65万人、*职称人才4.5万人、海外留学人才3499余人,先后有22人和83人入选国家和浙江省“千人计划”。并建有15个留创园,创办企业455家,技工贸总收入103.3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共引进海外工程师623名,538名获得1.6亿元资助,仅2011年、2012年引进海外工程师企业共申请专利948项,研发个设计新产品4201项,直接创造110亿元产值和近11亿元的利润。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