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高新区:聚集高端人才引领创新发展
2012年8月17日来源:中国网
株洲高新区的每一次跨越的足音,每一份创新的答卷,均指向同一个核心——人才。
人才,是株洲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战略资源。谁拥有高端人才,抢占了人才的先机,谁就能创造一个企业或是*一个产业的发展。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株洲高新区聚集高端人才*创新发展的实践也佐证了这个道理。近日,院士工作站、“人才特区”相继挂牌,9名院士、专家与7家企业对接指导。人才,正在成为撬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支点;人才高地,正在以*的速度向前迈进。
高端人才强力聚集
株洲高新区自建区以来,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装备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以硬质合金为主体的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四大主导产业,以及风电光伏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配件两大新兴产业。
天工云锦人雕琢。株洲高新区强力集聚高端人才,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6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53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8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83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27项。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湖南传感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株洲高新区成为继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之后的湖南省第三个千亿产业园区,综合排名居中部高新区第四。
仅近5年,株洲高新区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11家。
仅近5年,株洲高新区就新引进博士32人,硕士760人,拥有*职称的870人。
大力加强引才平台建设
缘何能吸引如此多的人才?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何能在株州高新区迅速崛起?这一切,并非偶然。
为*大限度地吸引和使用高端人才,株洲高新区创造性地全面实行“柔性”引才机制。所谓“柔性”,就是将长期任用、短期聘用和临时借用等手段综合运用,并辅之以不断提高待遇等措施,使人才来去自由、心情舒畅、为我所用。
完善政策,营造引才“强磁场”。 株洲高新区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给予高层次人才每人每年7万-15万元的人才津贴,其配偶子女享有随调随迁等优惠政策,每年安排1000万元科技创新引导资金,人才来园区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无费区”政策……一系列优惠政策,在人才引进的政策上形成“洼地”效应。
畅通渠道,开辟招才“多车道”。株洲高新区发挥政府引才的示范作用,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3年内已引进或参与引进大型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10亿元,承担课题21个;发挥企业引才的主体作用,大中型企业每年组织各类人才招聘活动100余次,引进人才2000余人,邀请海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60余人次;发挥人才引才的桥梁作用:聘请30名专家、教授担任“引才特使”,通过他们引进了30多名博士、*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
优化载体,搭建聚才“大舞台”。株洲高新区打造项目引才平台,实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互动双赢;打造园区引才平台,提供创新创业融资支持,出资2000万元设立了风险投资补偿资金,与浦发银行合作成立科技银行,为具有成长性、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支持;打造科研引才平台,近3年来园区财政共向企业发放创新奖金近1400万元。
“株洲高新区的科技人才中还包括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正是这些难得人才,作为株洲高新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成为推动高新区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园区有中国*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湖南省*26个,这些都离不开科技人才的贡献。”谈起株洲高新区的人才状况,株洲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智语气中透出难以掩饰的自豪。
正如李智所言,在刘友梅院士的主持下,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集当今世界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高端和前沿技术,自主设计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型大功率交流传动六轴(9600千瓦)货运电力机车并成功下线,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技术*先进、单台机车功率*大的铁路牵引动力装备,成为我国铁路机车车辆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南车时代电气公司利用自身人才优势,与德州仪器公司“联姻”,创建了模拟和数字信号信息处理技术联合实验室,并斥资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Dynex75%的股权,迅速奠定了在大功率高压晶闸管等完整产品上的霸主地位。
正是大力加强引才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园区、科研机构集聚人才的作用,株洲高新区才取得了“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效果。
正是多年如一日对人才的痴迷,多年如一日对创新的坚持,株洲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才不断强大,成为长株潭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高新技术密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
全力建设“人才特区”
如今,随着株洲高新区院士工作站和全市*“人才特区”相继挂牌,新一轮占领人才高地的战略机遇再次到来。
好风凭借力,株洲高新区将努力建设成为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具有高品质人居环境的“人才特区”,一幅宏伟蓝图即将展开。
株洲高新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制度改革为突破,以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以企业为载体,加大人才投入、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继续坚持将人才工作摆在株洲高新区工作首要位置,树立“四个优先”的人才理念,即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结构优先调整。
“院士工作站”授牌成立后,株洲高新区将以园区和企业为平台,与院士专家进行技术和项目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人才队伍。
“人才特区”授牌成立后,株洲高新区将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针对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制定实施有关产业、融资、产权激励与保护等支持政策,使株洲高新区成为适宜各类人才创业、工作、生活的高地。
未来,株洲高新区将全力推进“5211人才计划”,即在5年内引进和培养20名左右掌握国际国内*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100名左右在新兴产业领域内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业的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左右博士及具有正*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人既是成本,也是资源,更是资本。拥有了人才,我们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集聚了高层次人才,我们就集聚了高端影响力。因此,我们始终要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胆识与气魄,广纳人才。”株洲高新区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谢高进表示。
如今的株州高新区正以博大的胸怀,广纳百川,汇流成海; 正以挺拔的姿态,昂首阔步,迎风起舞。(张彦 张思伟)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