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粉末冶金技术商务论坛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中日韩员工爱加班PK英法管理层厌恶"被加班"

2012年5月14日来源:环球时报
  加班文化令全球很无奈 
  "妻子识别丈夫是否忠诚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老以加班为借口不回家。"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后,顾家的印度人*近流行这样一句玩笑话。回顾过去半个多世纪亚洲的经济发展史,无一不与国民的甘愿加班有着必然联系。亚洲的"加班文化"这些年开始显得有点无奈。8日,中国有关部门再次明确规定,标准工时加班每日*长不超过3小时。在日本,晚上写字楼里的灯光被称为"劳工之光",但这种"超勤文化"也给日本贴上"过劳死"标签,韩国等亚洲国家企业用加薪来迫使员工加班的做法被批为"短视"。全球范围内,反省和呼吁减少加班的声音此起彼伏:南美和非洲国家员工无法适应中国企业的"加班习俗";为避免过多加班,在欧洲也出现不愿意"被提拔"、"被提薪"的管理阶层。尽管加班现象不会因质疑声而明显减少,但至少会让盲目加班、甚至讨好老板的人有所减少,也让人们认识到,加班过多已是"不健康的经济现象"。 
  加班成了东亚"区域亚文化" 
  中国人加班现象日益受到外电关注。《纽约时报》今年3月以"中国劳工的两面"为题报道说,苹果公司签约制造商富士康承诺缩短工时、提高工资,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工厂的工作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但文章提到,很多中国工人还是愿意加班,调查发现,有34%的人说为多挣些钱还想要增加工作时间。 
  日本是出名的"加班大国",在日文中有"超勤文化"的表述,也被说成"过劳文化"。据日本总务省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人年均每月加班时间在30小时到60小时的人口比例是发达国家中*高的。对不少日本男性来说,"朝6到晚11"的工作模式相当普遍。清早从家乘地铁到公司,上班加"例行"加班后,再和同事酌酒交际到深夜,似乎"不介意私人业余生活被侵蚀"。 
  日本流行小说作家星野慎司在《不寻常的市民生活》一书中这样描述日本人的加班心态:"忙碌的工作就像因参战而烙在身上的伤痕一样,那是男人的勋章。"早稻田大学社会学系学者石卷孝康认为,与其说日本人是基于一种责任感而工作,不如说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而工作。日本社会问题评论家久保幸春说,日本"加班文化"属于区域亚文化,和中韩两个邻国有着共性,在东亚的儒家文化圈里,"劳动是一种不可动摇的正面价值观",是一种不可质疑的美德。 
  在日本,受"时间创造效益"的主导企业文化影响,各类企业加班时间明显高出公务机关和事业机构。丰田、NEC等企业大楼曾被称为"不夜之城"。在东京一家房地产中介工作的田村贤三告诉记者,夜晚时某个写字楼的通层如果都亮着灯,那会被日本人称为"劳工之光","它可以压倒街头代表享乐主义的霓虹灯的光芒"。从行业细分,日本制造业研发部门、金融服务机构、新闻媒体和娱乐业、物流业、医疗业是加班时间*长的。 
  韩国普通民众对加班也习以为常。据韩联社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年均工作时间去年为1749小时,但韩国与之相比多出400多小时。韩国制造业劳动人员的全年工作时间达2287小时,在各主要行业中居首。韩国三星集团曾对2.3万名员工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平均下班时间是晚8点,其中约27%的人晚9点后下班。 
  西方媒体对东亚国家"加班现象"的报道很多,英国广播公司2010年曾评论说,亚洲企业仍在试图用加薪来压低加班工人的不满情绪,"这样做非常短视"。*近几年,在南美、非洲等地有项目的中资企业也时常遭到当地人抱怨。这些国家的民众大多不适应中国企业的"加班文化"。巴西圣保罗州工业联合会负责外贸事务的鲁本斯·巴博萨在当地报纸撰文说,中资企业的巴西籍管理人员因"经常加班、凌晨开会"而抱怨不休,统计表明,42%的巴西籍管理人员在中资企业内干不到1年就辞职走人。
  英法管理层厌恶"被加班"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西班牙一些受拉丁文化影响的国家假期长、加班少,相比之下,美国人是加班比较多的。美国劳工律师约翰荙·本特利在2011年的美国"劳工日"撰文称,美国雇主能无限制要求员工加班,几乎所有州对此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法律限制。 
  往前数十年,英国社会中也有"加班文化"或"孬种才会去吃午饭"的说法。但英国《今日管理》杂志的一项民调发现,英国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始兴起"不加班"的职场文化。比如,在1998年,有1/4的管理人员承认每周会工作超过50小时,但金融危机蔓延后,现在只有1/10的管理人员会干50多小时。 
  无法否认,在现代社会,加班现象在很多国家也变得很常见。澳大利亚全国总工会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受访的4.2万名上班族中,3/5的人表示他们经常加班且其中近半数得不到加班费。比较有意思的是,收入*高和*低的受访者*有可能挣不到加班费。工会主席吉德·柯尔尼说,这就是"生产力榨取"。 
  一国的社保和福利系统有时也与加班的多少挂钩。在中国人印象中,法国人很少加班,也不爱加班。在法国,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僚体制一直被人诟病,原因就是绝大部分公务员按点上下班。不过,记者查询法国《劳动法典》相关规定发现,法国"超时工作"指的是超出每周35小时或每年1607小时之外的工作,但该条款只是针对从事非管理工作的雇员。记者熟识的一对法国夫妇分别在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一家企业任职管理层,基本是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到家。在记者曾实习的一家法国制药厂,能做到6点准时下班的基本只有工人和文秘,管理人员走得相对要晚。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法国出现了多家企业管理人员拒绝"被提拔"和"被提薪"的怪现象,原因竟然是厌倦加班。2008年和2009年,法国电信公司出现多起管理人员自杀现象,法国电视2台当时评论说:"以往是过劳在日本和中国导致自杀现象,现在也轮到在法国了。" 
  从印度社会的传统来说,每个人都比较顾家,下班就回家。《印度时报》曾刊文说,妻子识别丈夫是否忠诚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老以"加班"为借口不回家。但荷兰"工资指标基金会"的调查显示,有35.7%的印度人有过加班经历。在印度政府部门工作的安吉尔告诉记者,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往增多,加班现象在印度也越来越常见。 
  过度加班是不健康的经济现象 
  通常来说,加班就意味着政府或企业额外的支出。美国底特律的市民*近抱怨公交车越来越少,原因竟然是财政上捉襟见肘的市政府将司机一年的加班预算费用从130万美元降到62.8万美元,司机为抗议减少出车。据英国媒体报道,为节省20万英镑资金,英国东部城市彼得伯勒市政府决定削减市属文化和休闲机构员工的加班费和周末特殊待遇。这意味着周末上班和加班将得不到比平时多出1.5倍的工资。因为加班费用问题,还引发过西方国家政客的争吵。加拿大多伦多市市长罗伯·福特曾称政府部门的人加班"*是浪费资金",是在发"横财"。一些不满其言论的市议员反驳说,有人加班表明政府部门缺乏足够的人手。 
  在日本,为争取奖金收入,一些雇员苦求甚至贿赂能批准加班的主管"让自己多加班"。这股"加班风"给企业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一些企业和雇员"斗智斗勇",要求主管们严格限制员工加班,不能"压抑员工加班冲动"的主管会被解职。在一些IT、金融企业,晚间员工加班时间公司会反复广播提醒尽快离开,甚至用定时限电的办法来阻止他们长时间加班。 
  日本一度认为,战后经济快速发展有赖于日本民众"自觉自愿的工作精神",但*近十年,质疑这一观念的声音越来越多。日本中京财经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超过70%的受调查企业承认,因加班而导致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的代价已超越额外工作带来的收益。日本《钻石周刊》2009年也曾尖锐批评"过度加班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现象","加班不是日本崛起的根源,相反,它是日本在过去20年里走向衰退的原因之一"。庆应义塾大学经济问题学者竹下康文认为,尽管在国际上日本依然是"高劳动强度国家",但日本民众的平均劳动时间正在缩短,而且近年来,日本正在出现"厌恶加班的一代"。2009年,日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员工因拒绝加班指令而集体辞职。 
  韩国《东亚日报》记者河宗大认为,由于国家自然条件恶劣,韩国人一向工作很卖力,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经济起飞阶段,韩国人可以说是从早晨起床一直干到晚上睡觉。上世纪90年代,韩国修改劳动法,明确规定每周加班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加班时间仍会超过这一规定。河宗大曾在北京工作3年,他觉得中国人加班大多出于工作需要,而韩国人很多时候是讨好上司。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2011年提出,加班过重造成很多人因缺少锻炼而处于亚健康状态。韩国现代汽车等多家企业的员工几乎每年都举行罢工,拒绝周末加班。韩国《文化日报》发表评论说,减少加班时间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变相增加就业岗位。 
  日本长崎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不少日本人习惯于执行繁琐的、延长化的工作日程,并学会在领导面前"装得很忙",如果将不必要的程序和"水分"挤掉,很多人完全可以提前一两个小时下班回家。2010年日本Newspost网站上掀起一场关于是否要鼓励加班的辩论,参与辩论者近万人,而辩论得出的结论是,加班作为传统的"社会精神"和个人选择应予尊重,但在当今社会,更应当鼓励的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