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人才交流大会折射:衢州人才市场五大新动向
2011年8月18日来源:衢州新闻网
“今年‘8·8’人才交流大会共有参会单位289家,其中工业企业113家,三产服务业160家,总需求人数8955人。1.2万人进场应聘,总报名人数8037人次,其中本科学历1318人次。”昨天,市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人才需求五大特点颇为明显。
供需两旺:各项数据均有增长
参会单位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6家企业,新增企业中6家为工业企业,10家为三产服务业企业。市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反映出我市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明显,第三产业的规模正在逐步上升。”
今年人才需求较去年同期6948人增加了2007人,其中需求大专学历、中专及以下学历和技能人才分别较去年增加了646人、1098人和385人。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向好,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人才就业数明显增加。今年进场总人数12000余人,与去年持平,但报名比去年多1532人次,达成意向2917人次比去年2091人次多826人次。
一枝独秀:主导产业人才高端化
由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企业投资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本次大会涉及我市主导产业的企业共有56家,占工业企业的51%,其中超过个位数的有化工(13家)、机械装备制造(15家)、电子信息(13家)。
这些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迫切,需本科以上学历272人,占全部本科需求的40%,需求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岗位269个,占全部岗位的19%。如浙江永和制冷剂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国内其他城市投产了2个新项目,急需总经理助理2名,化工工艺、化工设备、仪表自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22名。在招聘会上,企业负责人亲自坐镇,并开出了优厚条件,吸引了50多人应聘。
异军突起: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增幅*大
以“乐叶光伏”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以“华友钴新材料”、“敦本磁业”为代表的磁材料企业,以“中宁硅业”为代表的硅材料企业,以巨化氟化公司、“蓝苏氟化”为代表的氟化企业……本次大会上,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共11家,共需求587人,需求人数从223人增至587人,增幅高达163%。
业内人士介绍,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出台相关产业规划和配套扶持政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以及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已落户我市高新园区,公司正在新建项目,急需冶金工艺设备工程师、设备工程师、采购招标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等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大量生产线人员约30人。
后劲长足:三产“一减多增”,吸纳*多
近年来,三产服务业在人才交流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该产业有提供岗位多、吸纳就业能力强、招聘门槛较低等特点,受到本地求职者的广泛欢迎。
本次大会共有三产服务业企业160家,占单位总数的52%,需求人数5371,占需求总数的60%。三产服务业不仅数量有所增长,而且结构变化明显,呈现“一减多增”的趋势:“一减”是指房地产销售企业大幅减少。今年房产企业只有4家,比2009年、2010年分别减少了11家和6家。
“多增”是指批发零售、物流、汽车销售、餐饮消费等行业的需求明显增加,以上四个行业共39家企业需求人才1877人,较去年同期1322人增长了42%。消费类行业需求的增长反映了我市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期,如市区西区某大酒店,急需酒店管理类人才和普通员工60多名,由于企业经营形势良好,提供待遇较好,吸引了200多人报名应聘。
可喜变化:就业心态趋成熟,回归理性
从人才供给方面来看,进场应聘人员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并不多,报名的8037人次中,应届毕业生仅320名左右,占总数的3.9%。
市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应届生偏少有两方面的原因:衢州生源的毕业生多数已在外地实现了就业,回衢的毕业生中基本也都落实了工作单位。以2009年、2010年的数据为例,衢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总数20881人,其中人事档案回衢数12029人,实际回衢10133人(不回衢就业的10748人),回衢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9499人,总体就业率达93.2%。同时,经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实现了理性回归,就业心态也较为成熟,特别是二本以下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已普遍认识到,就业是奠定事业基础的*步,只有先实现就业,从低处入门,多学习、多锻炼,才能逐渐积累经验,应届毕业生因此能够主动降低期望,尽快实现就业。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