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征额调至5000呼声最高
2011年4月28日来源:新闻晚报刊
25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个税免征额和税率的调整,根据草案内容,个税免征额由2000元调至3000元,税率由9级调至7级。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在意见征集截止日期5月25日之前,登录中国人大网或寄信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建言。
一审修改意见较多
4月20日-4月22日,万众瞩目的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终于开始进入审议阶段,而在22日下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并未对个税修正草案做出表决,在汇总相关意见修改草案后,个税修正草案将进入二审阶段,甚至有可能进行第三次审议。个税修正案或于今年6月份进行审定,但具体审定和出台时间,需向人大有关部门咨询。
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表示,*近国务院提出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同志对草案进行认真审议,大家对草案总体表示赞成,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会后,还要将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并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争取尽快审议通过。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称,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程序,法律草案如果在一审就表决通过,即可根据法定时间予以实施。如果未进入表决程序,则表明该草案在审议过程中委员们的修改意见较多,需要修改之后再进入二审程序。
民意助推免征额上调
2005年,全国人大举行*立法听证会。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安体富告诉记者:"此前国家并没有对各地的个税起征点采取’一刀切’管理,起初拟定的起征点为1500元,而深圳当时的个税起征点已经是1600元了,所以’就高不就低’,改为1600元。正在进行的个税起征点改革同样应’就高不就低’,以北上广三地的人均消费支出为参考下限。"
目前,依照官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家庭月消费支出*高的上海,在3500元左右。北上广三地的白领认为,生活成本高、通胀压力下,货币贬值速度加快,个税免征额至少应调整到5000元的呼声渐高。记者盘点各大门户网站有关个税免征额投票,认为个税免征额设置为3000元较低的投票占比约为80%至90%,其中呼声*高的是,将个税免征额调高至5000元。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不少委员认为,个税免征额还有上调空间。
因地制宜更公平
记者在草案披露全文中,未发现有关个税"一刀切"变动的内容。从目前多地政府在个税"一刀切"还是"因地制宜"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上,不难品出各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意味。从上一次个税调整听证会来看,一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财税部门更希望中央能适当放权;而中西部财税部门更希望税负公平。
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和浙江五省的个税收入约占全国的50%。显然中国的个税,主要来源于东部发达地区。
在"一刀切"还是因地制宜的问题上,资深财经评论人叶檀回应记者:"因地制宜更公平,尽管此前广东等省份的先行经验还不错,但是中西部省份并不乐得践行。一种观点是,如果东西部起征点标准不同,如西部3000元、东部4000元,可能会导致西部人才引进上出现问题,简言之,高层次人才来到西部,相同工资与东部相比要交更多的税。"
记者也算了一笔账,在税率级次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扣除三险一金后净入6000元的白领来说,若起征点为3000元,则应缴个人所得税数额为325元;若起征点为4000元,则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175元,相差仅150元。除去东西部生活成本的考虑,纳税人因为150元的个税差额就离开西部,这似乎不太现实。对此,叶檀一语点破:"现在很多省份竞争很激烈,一些中西部省份发展很快,因此并不愿意实行个税上的差别化待遇。"中产阶层或受新方案冲击
有财税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个税修正案草案透露出的信息是税收盘子缩小幅度并不大。因为,在扩大5%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时,此前的个税政策是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元-20000元的部分适用20%的税率,超过20000元-40000元的部分适用25%的税率,而现在是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元-35000元的部分适用25%的税率。这就意味着,应纳税所得额在9000元-2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从20%提高到了25%,这也直接导致了应纳税所得额落在这一区间的中产阶层受惠力度并不大,而高于这一区段的金领阶层还将面临着税负增加。
而贾康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亦透露:"说实话,监管层的出发点,也并不希望靠(扩大)20%(税率)级层来扩大财政收入,但是的确是没有体现出培育中产阶级的施政导向。"他还表示,这次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扩大5%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同时从对冲因素的角度考虑,取消15%税率的同时,扩大了20%税率的应税人群。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