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收入分配日益优化 职工收入显著提高
2010年12月27日来源:天津市统计局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围绕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连续实施了四个20项民心工程,民计民生不断改善;积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配结构日益优化,职工收入进入增长*快的五年。
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国民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新阶段,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突破,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市委市政府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加快推进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提高困难帮扶标准和*低工资标准,促进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五年来,劳动者报酬在全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稳步提高,从2005年的31.4%提高到2009年的37.7%,四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同期政府所得的生产税净额下降3.8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下降2.5个百分点。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利益格局由2005年的31.4:19.2:49.4演变为2009年的37.7:15.4:46.9。由此可见,"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在收入分配格局上宏观调控效果显著,政府和企业都降低了各自所得比例使职工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稳步提高,让职工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职工收入显著提高
1、劳动报酬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增加职工收入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理顺分配关系,职工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905.64亿元,2009年达到7521.85亿元,四年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5.8%。人均GDP由2005年的37796元提高到62574元,年均增长11.5%。
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由2005年的458.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86.51亿元,增长近一倍,年均增长17.9%。人均劳动报酬由2005年的24122元提高到43937元,年均增长16.2%,年均增速高于"十五"时期2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3.4%,高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1.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达到675.3亿元,同比增长16.1%,人均劳动报酬33629元,同比增长15%。呈现职工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2、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全市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不但增强了企业发展和竞争能力,而且为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稳步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方式的逐步转变为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提供了有利环境。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低工资标准、清偿工资拖欠、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目标管理、经营者考核与职工收入增长挂钩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宏观调控措施日益增强,对企业的收入分配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企业单位职工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市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由2005年的23820元增加到2009年的41023元,四年增加了17203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6%。今年前三季度人均劳动报酬达到31677元,同比增长13.2%。
3、机关事业单位年均增长20%以上
四年来,天津市先后三次出台增资政策,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职务工资、工作津贴、岗位责任奖、年终一次性奖励等标准,有力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稳步增长。2009年,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达到53552元,比2005年的25070元提高了28482元,增长1倍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9%。今年前三季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劳动报酬达到40035元,同比增长20.7%。
4、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收入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十一五"期间,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人均劳动报酬由2005年的24664元增加到2009年的47895元,增加了23231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递增15.1%,高于同期人均GDP增长速度3.6个百分点,与天津市经济保持了同步协调发展。同期,集体经济单位人均劳动报酬由2005年的14691元增加到2009年的29018元,年均增长18.6%。以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主的其他经济单位人均劳动报酬水平,由2005年的24782元增加到2009年的41806元,增加了17024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4%。
经过四年的增长,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收入发生很大变化。从增量看,国有经济单位四年中的增量高于集体经济8904元,高于其他经济6207元,高于三资企业9273元;从年均递增速度看,国有经济高于其他经济4个百分点;从人均劳动报酬水平看,2005年时国有经济低于其他经济118元,到2009年,国有经济已超出其他经济6089元。四年来,全市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保持稳步增长应该说国有经济单位贡献*大。
其他经济单位中股份制企业收入增长显著快于三资企业。2005年时股份制企业人均劳动报酬水平就高于国有经济7182元,高于三资企业6141元,五年中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7%,仅低于国有经济0.3个百分点,高于三资企业6.2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4.8%,高于同期人均GDP增长速度3.3个百分点。经过四年来在高水平上的快速增长,2009年股份制企业人均劳动报酬水平与其他经济单位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已经高于国有经济13194元,高于三资企业21426元。
5、11行业职工收入实现年均15%以上快速增长
四年来,各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稳步提高,11个行业职工人均收入达到年均15%以上的快速增长,其中2个行业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增速*快的是教育,人均劳动报酬从2005年的24608元提高到2009年的56700元,增加了32092元,增长一倍多,年均增长达到23.2%,人均水平在19个行业中由2005年的第11位提升到2009年的第7位。其次增长较快的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09年人均劳动报酬57443元,比2005年(26322元)增加31121元,年均增长21.5%,在19个行业中由2005年的第7位提升到2009年的第6位。
金融、电力、科研名列前茅。"十一五"前三年天津市金融业人均收入在19个行业中名列第二,至2009年跃升至全市各行业之首,人均劳动报酬达到74068元,四年间年均增长1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人均劳动报酬由全市首位滑落至第二位,2009年为71632元,四年间年均增长11.3%。第三位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009年为67825元,四年间年均增长16.8%。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