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史传芝)即日起至12月底,自治区将集中开展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百日攻坚”七大行动,全力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8月4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本次行动聚焦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登记的16-24岁失业青年。
七大行动包括:就业创业政策落实行动、实名制就业帮扶行动、“职引未来”系列招聘行动、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行动、青年就业启航行动和就业权益护航行动。
“行动期间,自治区将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创业服务目录、服务机构目录、求职途径、招聘渠道等‘五大清单’,综合施策。”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二级主任科员巴特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使有就业意愿的2025届高校毕业生年底去向落实率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不低于上年水平;确保登记失业青年年底前均能实现就业或参与到就业准备活动中,保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
巴特说,各地要将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作为当前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落实属地责任,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时间节点和保障机制,全力推动各项行动落地见效。
继续阅读:
政策扶持精准服务护航青年群体就业
自治区开展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百日攻坚”七大行动,将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需求,通过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展精准帮扶等多项举措,护航青年群体就业。
实施就业创业政策落实行动
加力落实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培训补贴、担保贷款等惠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更多招收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抓好新一轮支持政策落地,拓宽一次性扩岗补助范围,延续实施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增人增资政策,引导政府投资的创业孵化基地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免费入驻门槛,推广高效办成个人创业“一件事”,推行“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服务,推动各项就业政策集中兑现,提高就业政策落实率。
实施实名制就业帮扶行动
目前,自治区已通过“自治区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将2025届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按生源地推送至各地州市、县市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正加紧做好实名数据承接工作。
对纳入实名信息台账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将实行专人联系、集中帮扶,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的“1131”实名服务。将加快联系服务,用好“大数据+铁脚板”,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青年就业驿站等载体,开展人社专员敲门行动,确保8月底前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全部联系服务一遍,做到“一帮到底、不漏一人”。
实施“职引未来”系列招聘行动
高频次举办全国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系列活动,丰富行业企业专场、直播带岗等特色招聘,保持市场热度。在高校毕业生集中的城市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重点面向南疆倾斜岗位资源,引导高校毕业生留疆特别是留南疆就业。充分利用各类媒介,通过发布致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公开信形式,亮出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创业服务项目、服务机构目录、求助途径、招聘渠道“五个清单”。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区属高校联合举办线下招聘活动,按规定进行补助。
实施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结合“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分层次、分领域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青年求职能力实训,依托援疆省市资源优势,举办求职能力实训师资班和学员班,将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纳入实训范围。
强化见习规范管理,指导见习单位做好见习协议签订,在见习协议中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待遇保障、退出机制等内容。定期跟进检查见习单位见习人员管理、政策落实和见习实效等情况。推进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加大就业见习政策宣传力度,全年募集不少于1.5万个见习岗位,组织不少于5000名青年参加见习,各地募集岗位和组织见习人员数量要不低于去年水平。强化见习跟踪帮扶,鼓励见习单位留用见习人员,做好见习后未留用人员后续就业帮扶。
实施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行动
精准锁定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以及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建立健全就业帮扶清单。组织专门力量与困难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优先推送3-5个高质量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培训见习,优先提供职业指导。对通过市场化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统筹运用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
要求各地尽快将2025届毕业生求职补贴全部发放到位,并启动2026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领发放工作,确保在10月底前,将2026届一次性求职补贴发放到位。
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行动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平台,建设一批青年就业驿站,加强失业青年常态化帮扶,允许失业青年在户籍地、常驻地、求职地进行求职登记。加强就业转失业青年摸排,掌握其就业失业状态,持续开展联系服务。发挥就业公共服务站的作用,提高就业公共服务站服务覆盖面,为异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政策解读、职业指导、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务,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留疆返疆来疆就业创业。
实施就业权益护航行动
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从严纠治非法职介(网络)、就业歧视和“培训贷”等招聘欺诈行为,治理“萝卜招聘”“付费内推”等市场乱象。加强招聘信息审核,杜绝出现民族、性别等方面歧视性内容,确保求职者享有公平的就业公共服务。强化就业安全教育,组织劳动就业法律法规进校园宣传,及时发布招聘陷阱提示,曝光典型案例,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958427772173931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