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91.6%公众支持上海对农民工敞开户籍之门
2009年5月22日来源:中国青年报
专家认为,现在是户籍制度改革的良好机遇,首先应该从缩小不同人群的福利差距入手。
近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上海户籍的口子还要逐步放大,一定要使骨干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蓝领工人,有机会从农民工变成上海技术工人。户籍改革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不成功的。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4172人(其中“80后”占61.8%,“70后”占25.7%;男性占55.2%,女性占44.9%)的调查显示,91.6%的人支持上海市的这项户籍改革政策,其中36.1%的人表示非常支持。
61.1%的人认为这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制造业
李志航在上海市做电工7年了,还是一直漂着。“我已经拿到了中级证书,工作挺顺当。但就是因为没户口,家里人总担心,上个月我结婚,光办手续就回了好几次山东老家。”
“现在既然要放宽户籍限制,这个口子能不能扩大一些呢?说不定我再努力点儿,拿个*证书,也有可能成为上海市民。”李志航说。
还有哪些行业也应纳入户籍改革中来?调查中,57.0%的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接下来的排序为:环保产业企业(47.5%)、建筑业企业(39.7%)、物流企业(31.0%)、所有企业(26.4%)、其它企业(12.0%)。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户籍改革可以先在先进制造业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再推广到其它产业、企业,*终应该面向所有的城市农民工。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教授认为,农民工一般进入不了高新技术企业,他们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现在实施的细则还没出来,但是应该会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工都可以拿到上海市户口。“然而口子开了,就是进步,对北京、广州等超级大城市的户籍改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调查显示,51.6%的人赞同“上海市提出给予农民工城市户口的机会,这是巨大的进步”;55.2%的人表示,政策虽好,还要看落实,要制定明确的评估体系和时间表;59.5%的人认为,这能充分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1.1%的人认为,这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
“其实农民工不光在大城市落户难,像昆山市每年也只有少数*技工才能拿到户口。因为昆山市不缺技工,重点还是引进高新人才,对蓝领工人的落户政策目前很难放开。”曾在江苏省昆山市人事局工作过的张先生说。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