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上海部分企业被曝走形式:虚设岗位招而不聘

2009年4月13日来源:新京报
    沪上部分企业被曝只招不聘 

    有企业内定人选招聘会上走形式;相关法规未明确违规招聘惩戒措施 

    近日,记者在上海调查发现,在不少招聘会上,有一些企业拿着虚设的岗位信息“招而不聘”,参会学生称,有些招聘企业在作秀。 

    简历投进去三月无音信 

  
 民办三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祖立国感到找工作不易。 

    几天前,在上海虹口足球场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物流公司的招聘人员提醒祖立国:“别投了,*近我们参加了5场,岗位是重复发布的,但具体招不招人还没定呢。” 

    祖立国说,“有的企业每次能带回上百份简历,过了两三个月,发布的岗位还是一个没少,难道到现在还没招到一个人吗?”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应届生郁涛威说:“招聘会上有一家公司,估计他们收到的简历能有几百、上千份了,但还没有一人收到过回复。” 

    在*近几场招聘会上,企业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招多少人?我们肯定会招。什么时候招?等我们通知吧。” 

    不少学生感到,部分企业到处收简历,迟迟不发面试通知,招聘信息成了某种意义的“作秀”。 

    部分企业虚设岗位为宣传 

    既然不急着招人,甚至根本没打算招人,这些企业为何发布岗位佯装招聘? 

    记者调查发现,虚设岗位的情形可归纳为四类,每个企业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借招聘之名做宣传、打广告;有的企业“内定”人选后“走程序”;还有一些招聘会主办方,为了扩大招聘会规模,明知企业作秀招聘,也不追究。*后,应付政府号召,“走走形式”,赚点补贴。 

  “就业市场信息管理应完善” 

    上海2003年颁布规定要求,招聘企业应如实公布拟聘用人才的岗位等信息,不得虚假宣传,对提供求职资料的应聘者,应在招聘会后一个月内答复。 

    对此,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唐晓林认为,办法没有明确对违规招聘单位的惩戒措施,仅仅依靠企业和行业自律。因此,上海市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就业专家陈晖建议,政府应尽快完善就业市场的信息管理,实现招聘信息真实透明。 

    - 新闻链接 

    企业招聘四种目的 

    一是借招聘之名做宣传、打广告。上海一家小型商贸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透露,参加招聘会只需要支出摊位费,“而招聘会上人流多,在那里挂大幅介绍,发放宣传资料,企业受关注度大大提高”,因此参加招聘会“宣传”性价比*高。 

    二是“内定”人选后“走程序”。复旦大学广告系一名应届生透露,自己被一外企“内定”,但“公司对外的招聘信息仍要发布出去,毕竟程序还是要走的”。 

    三是招聘会主办方、企业为“双赢”心照不宣。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人才市场为了夸大招聘规模,放任企业虚构岗位,这些信息可能成为招聘单位和中介“双赢”的工具。 

    四是应付政府号召“走走形式”。杨浦区创业园一家企业总经理透露,今年政府不仅免去摊位费,还给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补贴200元,“我们本不打算招人,但既然出钱给我们去,我们就报了几个‘空’岗位”。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